摘要:民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民族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的时代特征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关于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坚持道路自信。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路 自信

有人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要搞了,民族自治区可以同其他省市实行一样的体制。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在政治上是有害的。我再次明确说一遍,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种说法可以休矣!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和根本,我们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来、依此而存。这个源头改变了,根基就动摇了,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等问题上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

——摘自习近平2014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民族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的时代特征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关于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既充分考虑了我国各民族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事实,又充分考虑了各民族在发展水平和文化风俗上存在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基本事实,既深刻总结了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又积极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教训;既保持了基本原则、基本理念的稳定性、一贯性、连续性,又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充实、更新、完善。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深刻阐述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规律,以及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根本途径和根本保证,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民族问题这个我国民族工作最根本最主要的问题。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伟大征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民族理论的指导地位,在这一点上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其前提是国家的集中统一,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根本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对采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来解决民族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比较,最终确立民族区域自治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共和国成立前,在1947年,在内蒙古建立了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正式确定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我国国情和民族问题实际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第一,几千年来,我国各民族都把国家统一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统一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历代王朝都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的治理政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创建了带有自治色彩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历史文化传统,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依据。第二,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特别是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的抗争中,各族人民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和各民族的大团结。这样的民族关系格局,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第三,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同时各地区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这样的民族分布和发展状况,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现实条件。

1947年5月1日,伴随着迎接全中国解放的隆隆炮声,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王爷庙宣告成立。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联名向自治区政府发出贺电,指出曾经饱受苦难的内蒙古同胞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号召蒙古族群众与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起来,为建设新家园与新中国而奋斗。这是内蒙古革命的重大胜利,也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2009年3月28日,拉萨布达拉宫广场,彩旗飘扬、鼓乐喧天。各族干部群众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隆重庆祝百万农奴翻身纪念日。如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2008年,西藏经济总量达到396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6元。西藏的历史性巨变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选择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民族艰辛探索、反复比较的结果。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民族围绕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进行了种种探索和斗争,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实践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既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也无法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在不断失败又重新奋起的过程中,各族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和国家制定实施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繁荣进步为核心的民族政策,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启了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各族人民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绝非照搬“苏联模式”,相反,这一制度是对苏联模式的自觉摒弃。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以俄为师,曾受苏联民族政策的影响,提出过“自决权”、“联邦制”等主张。但在长征途中,我们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必须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在长期摸索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首先在内蒙古取得了成功,并在《共同纲领》中确立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制度。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它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民族共同的事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顺利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少数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增强;我国的民族关系经受住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峻挑战,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空前提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复兴大业展现出宽广而美好的前景。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各民族、解放各民族、团结各民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各民族、发展各民族、振兴各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新中国成立后,为消除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党和国家通过派出访问团到民族地区访问,组织边疆少数民族各阶层人士到内地参观,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争取和团结民族、宗教上层人士,有效地疏通和改善了民族关系,增进了民族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增强了各民族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实现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党和国家采取措施,消除历史遗留的民族歧视的一切有形痕迹,开展民族识别、确认民族成分,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使少数民族得以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地位登上历史舞台,实现了千百年来当家作主的夙愿。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在民族地区开展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使生活在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封建地主经济等众多社会制度下的各民族,共同携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由此开始形成,我国民族关系的性质实现了根本性变化。一位瑶族干部形象地说:旧中国,我们瑶族被称作”猺”,是”动物”;解放了,我们被称作”傜”,变成了”人”;民族识别后,我们被称作”瑶”,变成了”玉”。从”动物”到”人”再到”宝”,真正体现了新旧社会少数民族地位的不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党和国家实现了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明确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明确了民族关系方面的矛盾主要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把民族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巩固了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目前,我国共建立了 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 120 个自治县(旗)。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还建立了1000多个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形式。与此同时,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展开的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世界民族主义浪潮汹涌的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也给我国民族关系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党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国内民族问题的发展变化,明确把民族自身的发展引入民族问题的内涵,提出加快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打牢了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我们党还明确提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重要思想,科学概括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现状,集中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经受住了一系列重大挑战的考验,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国民族关系实现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我们党明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党把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概括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明确指出,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把”和谐”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顺应少数民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制定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要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战略任务,要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结语,在当代中国,只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别的什么制度,能够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上世纪八十年末,针对苏联和东欧出现的动荡,邓小平对一些来访的外国领导人说:”我们中国是团结的,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是好的,毛主席是英明的,没有搞什么民族自治共和国”。”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责任。

18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成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都肩负着重要责任,都应该为之共同努力。回顾过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56个民族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风雨同舟,并肩奋进。展望未来,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们昂首阔步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一定会谱写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崭新篇章!